第二百六十章 担忧(第2页)


    他是感激周荣的,虽然一开始时他并非出于喜欢而进的宫,可自从进宫之后见识了不少人,接触了不少事,倒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因此每逢闲时细想起来也不觉后悔,反而暗暗庆幸。
    若是周荣的人再晚一天去找他说不定找到的就只是一具饿死了的尸体了,所以,他这条命也算是周荣间接地救下的。
    他很感恩周荣的救命之恩,因此也尽可能地在尚衣监好好地表现,不负周荣对他的一片好意和期待。
    ..................
    自从面向全国通缉周铜后,全国各地的人便纷纷冲着这笔丰厚的奖金而寻找周铜,无奈寻找了将近两个月还连个人影都没找到,这时便有人认为周铜说不定已不在人世了。
    很多大臣也这么认为,所以在朝堂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司马彧也不止一次出列请求皇帝撤销继续缉拿周铜的命令。
    如果周铜此人已不在人世,那么,先帝之死的案件便又陷入了停顿。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霈一脸的严肃。
    好不容易有了点线索,竟然又找不到这个关键人,他当然不甘心。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也许那画像上的人已经死了。
    如果是这样,显然那画像之人的背后还有人,而且是一个消息极为灵通之人。
    能够最快得知国事的人便是这批能上早朝的文武百官了,那么,会不会是其中的一个人在得知消息后悄悄地杀了那画像之人呢?
    皇帝李霈的目光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中一一扫过。
    但是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并不惊慌,因此他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绽来。
    然后,他将目光定在司马彧的身上。
    司马彧此人是他最难看得透的一个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人为昭国做了不少事。
    此时,当李霈的目光定在他的身上时他朝李霈看了过来,眼神坦坦荡荡的。
    李霈慢慢地将目光收了回去。
    其实,司马彧心里是慌的,步凡逃脱了,也即是尚有一个知道周铜曾是他手下的人存在,这就好比在自己不可知的某个地方埋了颗地雷,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在自己的脚下爆炸。
    为了找出这颗地雷,他已经在步凡逃跑的那天晚上立即派人满世界地去找了,可惜派去的人找了将近两个月也没有找到。
    不仅司马彧担心,孟太贵妃在得知李霈全国通缉周铜的事后也担心得不得了。
    可是,她现在是断不敢主动给司马彧去信的了,就更别说亲自去见司马彧了。
    她并不知步凡逃跑的事,也不知另外那两名知情者已被司马彧秘密处理掉的事,因此她比司马彧还要担心此事败露。
    这一生里,她还从来没有遇见过谁能像司马彧那样让她又爱又恨的。
    她对他的爱并非从一开始就产生,一开始时她只不过是想找一个有足够能力帮她的帮手。
    后来,在先帝死后,她发现他低调地处理着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中间并没有要她提供半分的帮助,因而看出他是一个能办事又有担当的男人。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慢慢地喜欢上他的吧,可是,后来两人的通信被败露,他的表现又让她明白他其实也并非凡事都为她着想,至少在涉及他的前途和安危时不会。
    因此,她的心里又隐隐地恨他。
    现在,想着他可能因为周铜之事而受困扰,想着万一这事败露后他和她的下场,她又忍不住担心。
    但是,她不敢再贸然地与他联系了。
    然而,正因为不敢轻易地联系,她心里的不安便越发地严重。
    对于一点底都没有的事,她如何能安然自若呢?
    ...........
    亲们,二更来了,傍晚还有一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