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围城打援下(第3页)
的力量存在,他们的任务是从远处攻击敌军,并防止敌军的大部队从这两个方向逃走,至于“接触打击”
的力量则是由赵云的骑兵部队,他们将在伏击开始后的半个时辰类赶到战场,对敌人进行最后的,也是最猛烈的打击。
按照,李晟和庞统他们预计,敌军大体会在那个时候崩溃,而由告诉机动的骑兵出手对那些崩溃了的敌人进行剿杀,则是能得到最大战果的事情。
可是……
谁也没有想到从褒城前往南郑的援军居然崩溃的这么快:在骤然遭到箭羽打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小规模的混乱,在爆炸发生的时候居然就把小规模的混乱变成了大混乱,而到了自己的投枪手现身对他们进行了三通投枪攻击之后,这大混乱竟然变成了全军的崩溃,敌方的将领更是在这崩溃之下只身而逃——这实在太令李晟吃惊了。
“汉中军不是作战意志坚定,很会拼死作战吗?怎么在眼下,居然就……”
李晟实在很难理解这一点。
他甚至怀疑,眼下遭到自己伏击的这一支军队,究竟是不是曾经在褒城让赵云吃了大亏的队伍。
探究这个问题是很令人理解的,但它终究不可能得到否定的答案。
因为以李晟军的水平而言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把自己所面对的对手搞错的。
至于为什么曾经在褒城遇到的敌人和现在所碰到的敌人完全有着两个不同档次的表现,李晟只好认为那是因为对方太过疲惫的缘故。
无疑这是一个意外,但对于李晟来说,这个意外还算是好的。
虽然他心底有些因为敌人的大将不往自己这边跑使得自己无法拥有擒将之举而感到遗憾,但这遗憾并不能掩盖他对于打败敌人的高兴。
因为这高兴不仅仅是打败了面前的敌人那么简单的事情,更关键的是这一战的胜利将让自己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汉中,使自己能够对益州形成包围之势对雍凉形成防御之姿,这才是最李晟高兴的地方。
“算了,他们往北就往北吧。
反正那儿由师父负责,想来他也不会让我失望的。”
李晟撇了撇嘴想道:“不知道这是张卫他们的幸运呢,还是他们不幸?或许他们认为往北可以逃入山中而摆脱我的纠缠吧。
但他们绝技想不到我在那儿派了师父防守。
哼,哼,历史上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那是那么容易被人通过自己把守的防线。”
带着这样的念头,李晟索性不再去理会敌方逃亡的大将,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不然大股敌人从自己这边通过的问题上。
对于这次伏击,他想尽可能的把它打成一场歼灭战,而不是一场击溃战,因此如何兜住敌人的败兵,便是他所要思考的内容了。”
“让弓箭手加强对敌人两翼的打击;让长枪兵布成鹤翼阵,把敌人给我吸引到中间来。”
李晟看了看战场上局面迅速的下令道。
由于张卫他们向北逃跑,使得败兵之中很大一部分也蜂拥着向北而去。
这让李晟在担心自己的师父那边究竟能不能兜住敌人败兵冲击的同时,决定先在这里把那些有心向南逃亡的敌人先吃掉。
为此,他采取了加强两翼而中央避让的战术,试图让敌人陷入自己为之准备的圈套之中牢牢的圈围住他们。
没有将军指挥的部队,无意识没有头脑的部队,他们完全是凭借着求存的本能去行事的。
当李晟下达了命令,那有着很高素养的军官们完美的执行了李晟命令调整了自己队伍的阵型之后。
褒城的溃军就像是流向低处的溪水一般,顺着李晟给他们留下的“弱点”
,疯狂的前突。
作为败兵他们想得只是逃,迅速的逃离这个令自己感到恐惧的战场而已。
因为没有人提醒,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所逃亡的方向,其实是一个敌人给他们设下的包围圈。
他们无知,所以一点一点的陷入。
直到他们发现前方那原本微弱的抵抗一点一点的增强起来,而自己身后也遭遇到了敌人的攻击之后,他们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被敌人紧紧的包围起来陷入一种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的窘境。
“怎么办?”
面对如此窘境,他们不得不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一时间,他们沉默下来,看着四面渐渐合围过来的长枪手,他们犹豫了。
或投降而存,或死战而亡,两条不同的路摆在他们面前,就看他们自己究竟如何抉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