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玲珑姑娘(第2页)


    于是问道:“老郑,你有带徒弟或者可以继承你的事业的后人吗?”
    老郑眼睛黯淡了下来:“唉,眼下做这花农不易啊,连自个都养不活呢,我幺儿也喜欢种花,他脑子可比我灵,他能培育出新奇的花来,单是这个墨紫色的牡丹他曾经培养出了:冠世墨玉、烟绒紫、乌金耀辉、黑花魁四个品种呢。
    可惜,我们那里的人不识货,要养这些珍贵的品种还要花好多钱,他媳妇也不让呢,一家人靠他吃饭啊。”
    “如果我让你们不仅可以继续种花,做你们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保证你们全家都吃饱饭,甚至过上富裕的生活,你可愿意?”
    “那真是敢情好。
    可真有这么好的事情?”
    “就有这么好的事情。
    我现在开始就雇你和你的儿子到我的农庄里种花,并且帮我培养珍贵的花卉,每个月给你们每人起码一两银子的工钱,做的好的还会有更多的奖励,如何?”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
    老郑激动得双手直搓,两眼冒光。
    他有三个儿子,自家只有十亩地,不得不佃租了同村大地主的二十亩田,一亩田要交四成租子,在丰年全家都仅能填饱肚子,灾年就要出去借粮度日了。
    现在幺儿能够出来和他一起干,不仅可以少佃租一些田,减轻负担,还可以给家里支持一些钱,这样老婆子就没有话说了吧?老郑笑呵呵地要赶紧出门找人给儿子捎信让他快点来京城。
    杜玉清让宁夏给他几两碎银子一起捎回去。
    老郑头感激的差点流泪了,最后哆哆嗦嗦地收下了。
    杜玉清也很高兴,她在设计买下下马当商铺之前在南城门那里看到一个庄子在便宜出卖就给买了下来,听说地主出卖的原因是庄子的土壤不好,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太低。
    她当初买下来是考虑作为工坊使用,如今想来倒好像是为种花预备的。
    祖母喜欢花,尤其喜欢稀罕的品种,但她自己却不会养,养什么最后都养成了花盆了,这是杜玉清想孝顺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过了几天,范斯远打听到李贞伯最近经常出入明月楼,那是全京城最高级最风雅的妓馆。
    李贞伯到那里是去捧一个叫玲珑的清倌的场,于是当天晚上,杜玉清换上男装和范斯远一起去了明月楼。
    这是杜玉清第一次出入这种风月场所,不由得有些紧张,又是好奇又有些惴惴不安的。
    她担心人认出她来,特意穿得黑乎乎的,还把脸再次涂的黑一些,看镜子里的她也就是个普通的书生,就连范斯远见到时也满意地点点头。
    马车一驶入到明月楼的街角,杜玉清透过窗纱便见满街灯火璀璨,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
    原来整条街便是所谓的花街了。
    一进牌坊,几个门脸前面还有几个妙龄女子站在门前迎客,看见马车徐徐驶来,立刻就娇声嗲气地冲着马车里的人抛媚眼,摔手绢,摆出各种大胆妖娆的姿势逗引客人,让杜玉清都不好意思直视。
    好在她们并不敢直接上来拉客,只有马车停在自家门前时才满面春风地迎上来,嘘寒问暖殷勤周到。
    这让杜玉清顿时松了一口气。
    她偷眼看向范斯远,没想到他正含笑地看着自己,好像对她的慌张无措觉得很有意思,杜玉清的脸色立刻就羞红了。
    范斯远笑着说:“不用当心,明月楼断不会如此的。”
    为什么?杜玉清的眼睛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范斯远说:“越是高级的妓馆越是会拿腔拿调,行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路子。”
    果然,街道越是行到后面越是越安静,到了最后两家尽管门面比前面大了两三倍,门面修得富丽堂皇,门口除却四个大红的灯笼,四个整齐精神的小厮,却没有了喧哗,更没有穿着轻薄的女子在外边招揽生意。
    杜玉清有些理解了。
    做生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我求你,一种是你求我。
    大部分商家做的是求客户购买的方式,而只有极少数的商家能做到让客户来求的方式,一旦能成功地做到后一种方式,说明这东家必有非一般人的实力或底气。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