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原和地窖窑洞

师娘卢氏很给力,不但给房玄龄生了三子两女,好像又怀上了,虽然房玄龄没有介绍,不过他小心翼翼的态度,就能猜到,这可算得上高龄产妇了,薛玖都有些为她们担心。

薛玖没想到房玄龄有三个儿子,长子字遗直,也不知道剩下两个小家伙,谁将来叫遗爱,不过根据长幼来推断,多半是老二房俊,一个反应有些慢的小家伙,也不怎么喜欢说话,大人教一下才说一句。

薛玖有些不明白,房玄龄和卢氏又不是近亲,为何会有一个儿子如此木讷。

这话不敢问,只能把疑惑埋在心里。

介绍完家人,房玄龄就把薛玖带去书房,考校他的学识。

一柱香之后,房玄龄变得沉默了,他很想问问,能不能退货。

薛玖能背的书只有孝经,其它最多能背几百字,而孝经也不过两千多字而已,在房玄龄看来,这就和小孩子差不多,或者说与期望中相差甚远。

还有薛玖的字,以前次子房俊的字,也有这个样子。

嘴角一抽,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烦躁,拿起一卷绢书,挤出笑容说道:“别的可以不学,五经不能不看,这本我注解过的诗经,你先拿回去看,不懂的可以问我。”

知道自己的水平,薛玖也有些不好意思,接过卷轴,尴尬的说道:“学生一定用心看。”

“你去忙吧,空了过来就是,我不在家,你就问遗直。”

房玄龄摆摆手道。

“好的老师!”

天气很冷,薛玖觉得,如今比后世温度完低不少,只是没有温度计,不知道具体度数,但是后世的西安,肯定不会像现在,隔三差五就下雪,地面积雪有半米厚,一些百姓的房子都被积雪压坏了。

紧了紧脖子上的貂皮围脖,难怪后世貂皮那么贵,貂皮的毛是薛玖见过最柔顺的,一点都不刺人,比起羊绒还舒服。

薛玖突然想起,曾经有学者,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汉末和明末都是小冰河时期,这一时期的气温比往常要低,天灾则比较多。

估摸着如今小冰河时期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冬天才这么冷。

“唉!”

看了看远处,薛玖叹息一声,能力有限,他帮不了太多人,而且长安城施粥这些不好,只能救助一下城外的。

薛家村附近十里八乡的,村里应该比较熟悉,可以考虑救助一下那些困难户。

不是薛玖想做善人,他实在于心不忍,即便这里是长安,还是有不少人食不果腹,百姓骨瘦如柴,皮肤黝黑,看着就让人心里难受。

不是朝廷不给土地,主要是家里没有壮劳力,孤儿寡母的根本种不了多少地,即便种了地,收成也不怎么样,很难满足温饱。

这年月可没有机械,别说机械,铁制农具都很少,又没有牲口,种地全靠一锄一锄的挖。

没有化肥,种子没有改良,一亩地能收三百多斤小麦,已经算是丰收了。

没有壮劳力的家庭,耕地困难,还得照料家庭,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照料土地。

如今可没有农药,地里的野草极多,即便拔干净,过不了多久就又有了。

百姓冬天是最难熬的,薛玖没有去酒楼,而是去找薛收和薛道真,给他们说了一下救助村子附近那些孤寡老人,贫穷家庭。

薛收很赞同,薛道真也没有反对,反而难得的对薛玖露出笑脸。

“这事对家族名声有利,是该好好的做。”

薛收点点头说道。

“其实救助贫困的家庭,我们薛家村一直在做,只是救急不救穷,不能投入太多。”

薛道真说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