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五章 我辈再看方腊如同嚼蜡(第2页)


    所以王伦打算尽快把这几人的心定下来,万事讲究个落袋为安。
    “不知几位对方腊和明教怎么看?”
    虽然需要这些人归心,却不是说几句好听的话就算完的,王伦反守为攻,主动提出问题。
    他准备通过这种互动,了解对方深浅与心中真实想法,到时候他再说话,余地就大了。
    考官出考题了!
    原本这几人还在暗暗观察王伦,哪知王伦发话之后,大家第一反应全都是如何答好这个题目,虽然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问题,但悲哀的是他们占不了任何主动。
    “方腊和明教利用东南民间普遍对朝廷花石纲乱政的厌恶和反感,大力拉拢中下层受苦受屈的百姓,这两年他能发展得这么快,与这些举措密不可分!”
    沈寿反应最快,在其他人还凝眉深思之时,第一个交了卷。
    “透彻!”
    王伦点头称赞道,这位参政到底是善谋之人,一句话就点明了明教发展的特点。
    “可小生认为,方腊太过自大,不懂得广交朋友。
    正所谓大敌当前,王首领的梁山泊无论怎么看,都是明教的天然盟友。
    小生实在想不通,方腊为甚么偏偏要把梁山当成了首要对付的目标?须知和梁山为难,必然和王庆结不成联盟。
    前不久明教又在江州和池州打着田虎的旗号夺得城池,此事也算事出有因,但后来田虎派人过来封王之时,他却再一次把门槛封死。
    自此天下四大英雄,除他方腊自己以外,其他三人全都给得罪光了!”
    说到最后,冯喜有些不屑道。
    书生献策往往喜欢夸大事实,其实有很多事情不能都简单的归结到方腊为人强势上。
    不过王伦觉得冯喜核心思想没有错,既然走上这条路,赵佶才是大家共同的敌人,这才是主要矛盾。
    见王伦只是朝冯喜笑了笑,没有说话,桓逸开口了“明教教众出身单一,基本在入教之前未习武事,此番攻占池州、江州,好歹以多胜寡,没有暴露出太多的问题。
    但其和梁山军在歙州的碰撞中,就现了原型。
    学生以为方腊现在不起事是最好,若是起事,他手下教众的战力十分堪忧!
    这样一个植根底层百姓的秘密教派,偏偏手上又无虎狼之兵,将来一旦与朝廷血战起来,凭他明教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将来会死于乱军之中!”
    “方腊现在只怕和你想到一起去了!”
    桓逸这个看法很有特点,到让王伦有些话到了嘴边,终究还是忍下了。
    史称方腊起事被平定以后,东南两路整整少了二百万人口,童贯这厮还真下得了手去。
    王伦若有手上有两百万百姓,保证高丽、倭国从此姓“汉”
    。
    “沈兄说得对,明教正是因为植根底层百姓,才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但他们同时也被自己的口号限制了,佛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他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么被他视之为‘高’的士人、官僚、禁军、地主等等等等,一股脑都成为了他的对立面,他很难从中吸取养分。
    所以桓兄说明教战力堪忧,其实就是这种思想下的某一种反应!
    若是要细说明教将来面临的难题,还得从这个‘局限’说开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