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四章 这分明是在当头领培养呐
焦挺历来是个浑人,一向也不懂在人事问题上表达个人意见,是以此时陡然从王伦嘴中冒出来的名字,对他来说并没有甚么特别的意义。
︾,不过,换成了政治敏感度极高的李天赐,反应就大不一样了。
毕竟,一个能让主公感到如此惊讶的人,他这个作书办的,能不上心?
只是,张荣这个名字实在太过陌生,以至于任他绞尽脑汁,在江湖上也找不出这号人物来,难道……是新近崛起的好汉?就好比在齐州响应梁山大军的义军首领开元寺武僧刘文舜这样的人?
事实上,李天赐的眼睛还是很毒的。
他此时已经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不过,之所以说是“比较接近”
,那是因为,张荣这个人,不但是个人物,还是个十分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分量,远不是江湖上一般草莽人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话说,在风起云涌的两宋之际,还真是的的确确有一支民间义军活跃在八百里水泊之中。
至于说他们是不是当年声势浩大的梁山余部,这个不好判断。
但此人却是位货真价实的抗金名将。
张荣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起步是在梁山泊。
宋史有载,“张荣,梁山泊渔人也。
聚梁山泊,有舟师三二百,常劫掠金人。”
这段文字记录很直观的给人一个这么样的印象,那就是张荣是个让金人颇为头疼的“游击队长”
。
要知道“常劫掠金人”
,可不是甚么人都能干的。
毕竟金人就是劫掠起家的,这位人称张敌万的好汉偏偏不信邪,非要劫掠抢劫惯犯,足见其胆略。
不过,张荣在梁山泊可并非专打游击,也是跟金兵硬碰硬打过大仗的,而且还不止一次。
宋史里虽然没有详细记载。
但金史上有,且还是两次。
一次是金史斜卯阿里传记载“天会六年,伐宋主,取阳谷、莘县,败海州兵八万人,海州降。
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
另一次是金史赤盏辉传记载,“破贼众于梁山泊,获舟千余。
(天会七年)”
。
金史是虽然不是金人编的,但金国留下的史料却是元人编史的根据。
这种有注水之嫌、只记载杀敌多少多少,绝口不提自损多少多少的选择性忽略。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